欢迎来到一曲书阁

一曲书阁 > 都市言情 >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 239.第239章 坐等皇后惹出祸事

底色 字色 字号

239.第239章 坐等皇后惹出祸事(3/4)

会,笑呵呵地把碗里的肉和蛋挟给孩子。

    然后孩子被父母教训,不可以要爷爷奶奶的菜吃,老人家要补身体。

    听听,曾经我们这样的老东西,可是要找水儿子、绳儿子来给家里省口粮的,如今却能吃上补身体的饭菜。

    老人感慨之后,又会教育儿孙,一定要念叨皇上皇后的好来,咱们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多亏了他们贤明啊!

    别的地方的百姓或许只会感激皇帝,但燕地的百姓必是帝后一起感激的,因为他们都是受过凌姑娘照拂的。

    别管从长安来的人怎么说皇后,出身低微啦,行事张狂啦,但凡被燕地百姓听到,一定会替皇后抱不平,甚至发生动手事件。

    我们的皇后要是不狂,能守住边关?能震摄鞑子?你们是没看到曾经荒芜的边城,要不是有皇后在,能有今日……

    这样的场景锦岁没看到,但凌爷爷看到了,他替孙女感到高兴,也明白孙女曾说,不必在意权贵的看法,因为她在乎的是底层百姓。

    三月大大小小的考试结束,燕州第一个公办小学堂落成,毫无疑问是燕九支持的,几乎全是燕家出资所建,但挂得是皇后娘娘的名。

    同样毫无疑问地,受到权贵们的嘲讽,和一些官员的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很好笑,笔墨纸砚贵,费浪国库钱财。

    再一说是皇后出资不动用国库,堵了一些人的嘴。但又有新的反对理由,那就是让底层百姓的孩子读书于国无利。

    都来读书了,以后谁耕田、谁种地?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他们就是选择性忽视而已。

    接着就是一些人看笑话,公立学校也收学费,但是比私塾少,还管一顿午饭,这是一笔大开销,且看皇后的私产能支持她折腾多久。

    然后就是最费钱的一物,书本!一些权贵直接放言,他们从长安迁来,书留在长安,无书可捐献给皇后。

    没错,曾经皇家要开学院,还得找士族权贵捐书。这年头书可是极贵重的传承之物。

    他们以为皇后会动用权力,让一些书生抄书。结果没想到的是,凌爷爷的道观捐了万册启蒙书给学院。

    众人好奇一看,只见那些书籍印刷精美,纸质也是极好。不同于以往的书籍,这批启蒙书上有标点符号,还有学识字的拼音。

    这个拼音锦岁用的不是字母拼音,而是锦岁找翰林院的学究,用偏旁结合甲骨文拟的拼音。

    这给学术界一大震惊,开始反对皇后胡来,岂能胡乱篡改古文?再一看编剧拼音的是翰林院的学究,还得到皇上认可。

    而拼音和标点的使用,确实使启蒙变得简单很多。同时引起他们在意的是,一个道观怎么会有这样厉害的印刷术?还一点风声都没漏?

    当然没漏,活字印刷是顾长萧放在军区印的,然后将书暗中送到道观而已。

    这批书籍的出现,对士族的打击最大,他们引以为傲的教育垄断彻底打破,他们骄傲自得的私塾,从此只会泯灭于众,再也无法出现一半翰林来自士族私塾的情况。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本朝的王谢之家,未经过战乱,却用另一种方式,成为寻常百姓。

    他们能感觉到一种大势所趋,却无力抵抗。历史的潮流如车轮滚滚,士族若能团结一心,还有一挡之力。

    可迁都和长安士族几乎被灭完,而土改制让士族元气大伤,燕地士族之首燕家,又以皇后马首是瞻,这就导致士族想反抗,也只是螳臂当车。

    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后用一条又一条新规,将他们头上的光环一点点剥离。

    第一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开局尘歌壶,我在霍格沃兹当邪神 边水往事,我家亲戚都是悍匪 封神:截教双圣,震惊洪荒 她们抱憾终身后,我绝不死于修场 在叶罗丽当美强惨的日子 崩坏:我的马甲不对劲 穿越之我在异世界捉鬼 综影视:她们都是我的 蝶梦飞花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