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第239章 坐等皇后惹出祸事(2/4)
又无奈,同时也激起了他的雄心,老道一定要做点成绩出来,给我孙女长脸!锦岁反过来宽慰凌爷爷,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反正我又不用讨好这些权贵,反过来是他们要讨好我。且等着吧,技术学院一年、两年或许看不出成就。
但给她三、五年时间,必将有一批技术型的人才涌进六部,那时候天下人都会以能进技术学院为荣!我们技术学院会成为比国子监更厉害的学院!
凌爷爷最喜欢锦岁身上这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好像任何困难在她面前都只是小风霜而已,他不禁想到孙女曾经跟燕十一说:
猛虎面前无沟壑,怂人面前全是坎。
这句话太适合孙女的做事风格了,道路不平就踏平,风霜雨露不过是前进道上的另一种风景。
但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可如此一来,学院需要大量资金才能运转,岁岁缺钱吗?”
钱这个东西永远都缺,因为你有一百两银子就想干一百两的事,有一千两的时候又想干一千两的事。
但锦岁很笃定地告诉阿爷:“放心啦!孙女我不缺钱!跟燕家合作的生意年年有分红。”
她跟燕九合作的海商生意谁也不知道,只有顾长萧知晓。她出航海图和一些高档货物,从燕家海商中分到的红利,完全够学院运转所用。
所以百官和权贵想看皇后娘娘落败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支持皇后。
春闱之后,皇上又加开一恩科,是史无前例的吏官考试,也就是公务员。这个恩科只要有秀才功名便能参考。
提前给出吏官职位,考生自主报考。开始锦岁和顾长萧都觉得,像西北边关的职位、闽州沿海的职位甚至治理天下水利、勘察山矿等等既辛苦官职又小的岗位,不会有太多人报名。
以前这些职位都是犯错的官员下调去的,因为心态问题很少有官员能在这些岗位上干出成绩。没想到这次皇上以正式恩科的方式征招这些岗位的吏官。
竟然有很多学子来报考,特别是一些屡次不中的举人、秀才,跟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不管岗位多偏远,只要是朝廷正式的吏官,他们都愿意一试。
锦岁跟顾长萧感叹:“每三年取三百进士,有两百名额都被士族门阀占据,普通寒门子弟想出仕太难了。如今陛下加开史官恩科,他们自然全力以赴。”
凡是读书人就没有不想做官的,虽然吏官职位小,但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一样能出人头地。
总之,这个春天国都的热闹事就是考试,从开恩科考到女官考、技术学院和国子监招生考,再到吏考,期间还有征兵、商队往来。
涌进国都的考生加亲友足有十万人,连长安的官员都私下感叹,已经很多年没在国都看到这样的盛况了。
曾经的长安也有过这样的盛况,但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最近几十年的长安,戒备极严,因商税加重,外地商人往来渐少,城中百姓的神情是胆怯的。
反观新国都,百姓腰背挺直,不畏强权,人人都是精神饱满。其实所谓盛世,对百姓来说,不饿死人就算盛事。
但现在的燕州百姓表示,帝后打造的盛世已经不是吃饱穿暖,而是吃的好穿得好住的好,孩子有前程,日子有奔头。
经常看到年过七旬的老人,坐在家门口看着大路上往来的马车行人,什么也不做,就笑眯眯地看着。
然后不时跟家人感叹一句:“现在的日子要搁往年,那是做梦也不敢想啊!”
吃饭时儿媳端来有肉有蛋的饭菜,小孙子孙女在一旁讨好地喊着‘爷爷’‘奶奶’,老人心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