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1/4)
赵大鹅是知道的,这个活,不同于其他的活。无论如何,作为主家你都得忍着。木匠来干活,是要钱的。
如果是打个门窗,弄一副大门,整点桌椅板凳的,这个基本上都几乎是固定的。比如弄一副大门,出门木头的,人家需要前前后后三天时间。
但是做棺材这个活,没有准确的时间。说起来很难的,正在一个木匠的话,干三天活也行,五天也行。但是人家混半个月,你也没办法不是?
难道打半路不用了?
虽然有一些道德绑架的层面在里边,但是确实也是实际情况。
农村管这个活,叫寿材。
倒也不是什么忌讳的事情,人总是要生老病死的。一般家里有病人的,或者有年纪大的,就提前自己给自己预备寿材了。甚至有些岁数大的,没事还帮着木匠干活,自己给自己打寿材。
但是这个活,催不得。
万一你一催,人家还你一句:你着急用呀!
就没办法回了不是!
像赵铁柱这种突然,人就没了的,基本上很少。毕竟这也算是横(第四音)死的,是相对来说非常少见的。
毕竟这个时代,是和平时代。而且经济特别不发达呢,属于刚刚改革开放。人们平时都没有交通工具,出门顶多进县城,才有班车,其余的在村里,谁家有个自行车就是很牛的了。
起码在交通事故这里,几乎为零。毕竟,骑自行车摔没的了人,几乎没有。
吃的东西,也相对安全一些。大多都是自己家种的五谷杂粮,富裕人家吃点大米白面。肉都吃的很少,虽然不至于像头几年那么难,过年才吃一顿饺子,但是明显不会天天吃饺子。
所以也没有什么三高的威胁。
吃的,喝的,都是自然的。没有太多科技和狠活。意外中年病死的不多。
当然也有一些传染病之类的,不过这会也基本杜绝了。
所以,赵铁柱这个就突然。十年八年碰不到一个人没了之后,才打寿材的。
一般如果特殊情况,碰见这种事情的话,那就是去别人家借一口寿材。毕竟是意外出现的,借一口寿材,也是正常的。这种情况,也是出现过得。
不过赵大鹅知道,赵铁柱的老婆和儿子,一开始就打算讹点钱,后来没讹来,就退而求其次,要一口寿材。
赵廷明家里没有寿材的,其实老赵家还真有寿材。
赵大鹅的六爷爷,也就是赵廷伍家里,还真准备了一口黑寿材。赵廷伍的老婆,是一个眼睛看不见的老太太,身体一直不太好,有痨病。
痨病也就是肺结核。
这个病在这个年代属于疑难杂症,并不是很好处理。一旦到了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且干燥的时候,赵廷伍的老婆就会犯病了,时不时的就会呼吸困难。
所以,在家里早就准备了寿材,以防万一。
赵大鹅估摸着赵铁柱的儿子赵永涛琢磨和赵廷明讹诈这个寿材的时候,心里会觉得赵廷明迫于无奈,会从本家那里借一口寿材,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只是赵永涛是万万没想到,赵廷明不按套路出牌,非的给他打造一个新的。
既然打造新的,就得放树什么的,现在树也放了,板子也破了回来了,人就全去了赵永涛家里做寿